新零售自提出以來,就被業內人士看做拯救零售行業的“妙方”,之后人工智能概念開始加入新零售,各種無人商店也逐漸落地,帶給整個零售行業更大的發展前景和想象空間。
可是新生事物總不那么完美,由于相關技術尚存在缺陷,目前無人商店還處在嘗試階段。不過在零售行業整體回暖且資本密切關注的情況下,人工智能在零售行業的應用迎來了爆發的可能。
無人店并非真的“無人”
1月30日,Insight創始人Jeff Lin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目前Insight已經和歐電云達成合作,通過歐電云向客戶提供基于AI的顧客行為分析系統。據了解,零售店鋪通過該系統可以在線下為每位消費者創建“AI Visual Cookies”,利用在店鋪內布局的SmartView攝像頭收集并實時分析用戶的行為、動線軌跡及消費興趣,從而進行精準推薦。
事實上,在新零售的浪潮之下,許多線上電商巨頭已經開始把類似的AI技術應用到線下的無人商店中,如位于西雅圖亞馬遜總部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國內京東及阿里開設的無人超市,均利用了包括人像識別、商品識別在內的AI技術。
以京東為例,京東在每個貨架上都安裝了智能傳感器和人臉識別攝像頭,顧客在某個商品前面停留多長時間、喜歡拿左邊貨架上的還是右邊貨架上的、最終買了哪個,都會被店內多方位、多角度的攝像頭記錄下來。此外,店內智能貨架也可獨立完成補貨提醒、陳列監管、價格管理、促銷管理和智能推送等多種功能。
從以上落地的無人便利店案例來看,人工智能對線下零售的幫助頗大,但是Jeff Lin向記者指出,目前無人商店的應用還處于嘗試階段,這其中的風險在于顧客在付款的時候還需要二次識別,由于技術的缺陷,不能保證100%的識別準確率,“如果用戶出店的時候把商品遮蓋的非常嚴實的話,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很難識別到。”另外,整個購物體驗也不夠“take and go(拿完即走)”。
人工智能+零售競爭更加激烈
以上種種缺陷在Jeff Lin看來,其實AI目前并沒有比人聰明,它能代替人做得更好的是重復、繁瑣的工作,比如收集、分析用戶行為數據。而且正是由于在支付環節尚存在技術缺陷,對于類似Insight的初創企業來說,不關注最后付款環節,退而求其次只關注用戶行為分析,或許是保證自己在競爭中生存下來的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這固然有上面所提到的技術尚存在一定限制導致無人商店目前還處于嘗試階段,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打造無人商店成本太高。“目前亞馬遜也僅僅只在西雅圖總部開了一家,并沒有全面鋪開。”Jeff Lin說到。不過Jeff Lin認為,2018年在新零售領域將會有更多的人工智能應用出來。
根據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2017年重點監測的2700家實體零售行業典型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個百分點,其中專賣店、專業店、超市和百貨店銷售額增速分別為8.3%、6.2%、3.8%和2.4%,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6.6、3.3、1.9和2.7個百分點。國內實體零售逐漸找回狀態,呈現明顯的回穩向好態勢。
而且自從2016年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以后,帶有新零售概念的創業企業便頗受資本關注。據IT桔子不完全統計,2017年發生在零售業界的投資案件有300多起,總投資金額達到了近百億人民幣。
一方面是實體零售行業企穩回暖,另一方面資本對于新零售行業也青睞有加,而與之息息相關的人工智能應用在未來的爆發是可以預期的,不過這也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
事實上除了阿里、京東、蘇寧等巨頭以外,也有不少人工智能創業企業涉足這一領域,如曠視科技(Face++)推出的端到端的AI+零售解決方案,模擬了迎賓員、收銀員、服務員三種角色,幫助商家實現零售“無人化”;地平線也基于智能攝像頭的大規模人臉抓拍系統,通過對算法和芯片的協同優化,推出了自主研發云/端結合的智能商業整體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如Jeff Lin所認為的該領域不會出現像互聯網行業那樣“贏家通吃”的局面,但這幾家公司也還是Insight必須要認真對待的對手。
深圳貨架廠【時尚貨架】專注貨架生產研發十五年,是一家經驗資深的老牌便利店貨架廠家,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零售相關的最新資訊,如果你有便利店貨架或超市貨架定做的需求,歡迎登錄時尚貨架官網www.jingshengscience.cn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