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潤萬家關閉門店較為頻繁,有行業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共關閉門店9家,2018年初至今則關閉了6家。至于閉店的原因,華潤萬家都解釋為“經營戰略調整”或“門店合同到期”。
不過,風起于清萍之末,華潤萬家閉店背后反映大型零售龍頭企業的艱難轉型。那么在互聯網、大數據、資本角力等因素下,商超該如何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連續關閉門店
據相關人士分析,房租到期只是關店的表面因素,更深層次的原因或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其(華潤萬家杭州濱江店,下同)對面北側方向,物美超市與其直面‘對峙’。新建的物美在客服質量、產品品類升級和購物配套完善方面有更多優勢。”
該分析人士稱:“隨著其東北側六公里左右的寶龍城,以及南側兩公里永輝超市的出現,華潤萬家的生意更加邊緣化。”該分析人士說:“幾年前則是另外一番景象,華潤萬家的生意非常好,尤其是周末,購物消費都要排隊。”
對于華潤萬家的關店原因以及今年的經營計劃,11月7日,記者試圖聯系采訪華潤萬家總部,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應。
另據報道,華潤萬家CEO徐輝今年2月份表示,2018年,為重構新零售的產業生態并贏得用戶,華潤萬家將著力于四個發展方向。其中方向之一是重點布局線下各大賣場。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4月,華潤萬家先后和騰訊、京東、美團達成合作,加速門店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渠道融合。
老牌商超業績不佳
實際上,處于轉型的傳統商超龍頭企業并非只是華潤萬家,而另一老牌連鎖超市聯華超市近年來業績低迷。
數據顯示,聯華超市2015年到2017年連續三年業績嚴重虧損,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分別虧損4.97億元、虧損4.5億元、虧損2.83億元。為了扭轉頹勢,聯華超市選擇關店止損。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額130.79億元,同比下滑1.2%;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3937萬元。聯華超市同店銷售同比增長約1.2%,其中大型綜合超市業態增長約0.19%,超級市場業態增長約3.92%,便利店業態下降約1.96%。
聯華超市稱,同店銷售增長主要是從去年開始對網點布局進行結構調整,提高整體實體網點盈利能力,關閉部分虧損較大的網點。
然而,聯華超市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人民幣209.44億元,同比增長0.43%;營業成本約人民幣166.03億元,同比增長0.71%;歸屬于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約人民幣8023.10萬元。
大潤發新零售COO袁彬此前在演講中提及,傳統零售轉型遇到諸多痛點,譬如缺少數據、沒有技術、沒有流量。此外,全國大賣場平均坪效一萬五,有少量的店比較好,面積不大,可以達到兩萬等。但是每一家店,它的坪效再往上拉是難之又難,已經到了這樣的一個瓶頸,而且大賣場的薪資成本、人資成本占到足夠高的比例,人效很難提升。
新零售面臨考驗
當前,沖擊傳統商超業態的除了電商,還有如火如荼的新零售業態。品牌商對渠道的感知最為靈敏,伊利股份就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便利店、電商平臺、母嬰店等渠道快速發展,推動了乳品市場線上線下同步增長。
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2017年報告期,便利店的液態類乳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為15.1%,增速明顯快于線下其它零售門店。同期,艾瑞電商監測數據顯示,整體乳品在電商渠道的零售額規模達2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6%,并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2018年3月,商務部通報《2017~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發展報告》)顯示,傳統業態分化發展。配套超市業態的社區百貨加快拓展。年輕時尚型和高端奢侈品百貨項目受購物中心影響較大,新開店數量同比持續減少,大型傳統百貨企業普遍向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轉型,傳統百貨店投入大幅縮減。
上述《發展報告》亦認為,零售新業態頻現。新概念、新模式催生了千店千面的零售新氣象,各種“零售+”新業態層出不窮。與傳統業態相比,新業態更加重視顧客體驗。第二,技術驅動智慧零售。移動支付、物聯網、人臉識別等信息技術,從采購、生產、供應、銷售等各環節推動傳統百貨零售業轉型升級。顧客、商品、服務、營銷等的數字化發展,全方位推動傳統百貨零售業運行效率提升。第三,零售資本深度整合。
不過,一位零售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如今的新零售大部分只能說是零售的新業態,即在零售行業增加了新技術,而真正通過技術來做零售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培育。
其表示,新零售絕不僅僅是那種十多平米的自動販賣貨柜形式,也不是那種無人收銀,它應該是技術給零售行業帶來的全面改變。除了來自于人力成本的削減,還在于技術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管理,釋放出的人力成本用于更精準化地溫情服務,更加注重滿足消費者的體驗服務。
時尚貨架是一家專注超市貨架生產及研發的老牌深圳貨架公司,16年的資深經驗,讓時尚貨架的產品更值得信賴。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零售資訊,或有任何貨架批發的需求,歡迎登錄時尚貨架官網www.jingshengscience.cn咨詢。
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時尚店鋪服務”即可關注我們,每周為您推送更多零售資訊和開店技巧。